The Rattle Drum 正片

分类:剧情片 2019

导演:白志强   

剧情介绍

阁楼的窗棂漏进三月的薄光,落在樟木箱的铜锁上,擦出一层暗哑的亮。沈砚之蹲下身,指尖抚过锁鼻上细密的划痕——那是民国二十六年深秋,母亲用发簪撬开箱子取盘缠时留下的。箱盖掀开时扬起细尘,在光柱里打着旋,底下垫着的蓝印花布已褪成灰白,布角裹着个物件,触手温润,带着陈年的木香气。 是那只拨浪鼓。 酸枣木的鼓柄被摩挲得发亮,像浸过无数遍掌心的汗。鼓身是两只并蒂的小鼓,蒙着的羊皮早已泛黄发脆,却仍能看出当年绷得极匀的弧度。鼓两侧坠着的红绸穗子褪成了淡粉,穗尖还粘着半片干枯的野菊花瓣——那是昭和十二年的重阳,他跟着母亲在北平城外的乱葬岗找父亲遗骸时,母亲别在他衣襟上的。 “阿砚,听,鼓响了。”母亲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,带着北方深秋特有的干冷。那年他才七岁,裹着母亲改小的棉袍,冻得嘴唇发紫,却死死攥着这只拨浪鼓。日本人的飞机在头顶盘旋,炸弹的轰鸣震得耳朵疼,母亲把他按在断墙下,自己趴在他身上,手里还在轻轻摇着鼓。“别怕,鼓声能镇邪。”羊皮鼓面发出“咚咚”的闷响,混着红绸穗子“簌簌”的轻颤,竟真盖过了远处的枪声。后来他才知道,那天母亲后背中了弹片,血浸透了棉袍,却硬是撑着把他带回了城。 鼓柄靠近鼓身的地方,刻着个极小的“砚”字。是母亲教他刻的。那年他十五,母亲的咳嗽越来越重,枯瘦的手指捏着他的手,在温热的酸枣木上缓缓游走。“这手艺不能断。”母亲的声音气若游丝,“鼓皮要选腊月的羯羊皮,煮三个时辰才软和;鼓腔得掏空枣木心,留三分壁厚才耐摔;红绸要染三遍苏木水,晒足七日才不褪色……”他那时不懂,只觉得母亲的手凉得像冰,刻刀在木头上打滑,划得指腹直流血。母亲却笑了,用帕子擦去血珠:“好孩子,血渗进木头里,鼓就有魂了。” 后来母亲走了,北平也丢了。他揣着这只拨浪鼓一路南逃,在南京的难民所里,用捡来的碎木头和破羊皮,给饿得哭不出声的孩子们做小鼓。鼓声响起时,总有孩子破涕为笑,伸出冻裂的小手来抓。他看着那些小手,忽然懂了母亲说的“魂”——不是木头里的血,是鼓声里藏着的,不肯熄灭的念想。 解放后他在巷口开了家木工作坊,招牌上写着“沈记鼓坊”。起初生意好,孩子们攥着几分钱来买拨浪鼓,他总多送块麦芽糖。后来塑料玩具多了,来的人渐渐少了。有天孙子沈念跑来,举着个会发光的电子玩具:“爷爷,这个比拨浪鼓好玩!”他没说话,只是把那只旧拨浪鼓递给孩子。 沈念捏着鼓柄摇了摇,羊皮鼓面发出沉闷的“咚咚”声,像远处传来的雷声。“爷爷,这鼓好老呀。”孩子的手指划过鼓身上的刻痕,“这是什么字?” “砚。”沈砚之轻声说,“是爷爷的名字。” 窗外的光渐渐斜了,落在沈念的发顶,也落在那只拨浪鼓上。孩子突然把鼓举到耳边,闭上眼睛,小脸上露出惊奇的表情:“爷爷,我好像听见好多声音。有奶奶的咳嗽声,还有好多小朋友在笑。” 沈砚之笑了,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。他知道,这只拨浪鼓的魂,终于找到了新的归处。

分集剧情

评论加载中...
加载中...

Copyright © 2015-2020 All Rights Reserved